“随着华夏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有钱了,开始走出去享受青山碧水,享受最原生态的生活,而这恰恰是万盛县最丰富的。开发旅游产业,开发小宁河旅游资源,开发山野旅游,搞第三产业才是万盛县经济发展永恒的发动机!”
靠旅游致富?2000年的领导干部还无法想象,几年后全国全民出游的场面,想象不到高速公路堵塞百里的华丽场面,想象不到景区只见人头不见风景的场面,更想象不到旅游业能带来多大的产值。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川渝市缺乏搞旅游业的土壤,最起码交通问题就是先天的短板。王志坤皱皱眉:“仅仅是旅游业么?”
邓华忽然想起眼前是市委领导,川渝市仅仅靠旅游业可不行:“川渝市必须搞特色经济,万盛县靠旅游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小宁河沿岸县区都可以走旅游致富的道路。而市区必须打造独树一帜的产业链条,用强大的产业优势带动全市的经济发展,川渝的人口优势让我们有能力承接劳动力密集产业到来。”
即便在2000年末,有识之士也已经看出,沿海沿边经济区的产业升级亟待进行,而那些劳动力密集产业已经无法适应日渐增长的人力成本。这个时代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农民工薪酬,每年以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增长,终究有一天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会受不了昂贵的劳动力。
当初在古城县,邓华就是靠职业培训为古城积累第一桶金,前世沿海沿边经济区用工荒是2008年以后开始凸显,到重生前已经相当严重。
而邓华不知道的2015年,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倒闭潮到来,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都被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吞噬掉利润。沿海初级来料加工企业几乎都向内陆和境外迁移,无非是人工成本的增加,让企业失去了竞争力。
“川渝人喜安逸恋家,但是川渝人不懒!我们可以培训生产线上的工人团队,用人才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川渝转移,这种办法我们可以叫做招婿入赘的模式,换一种说法就是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如果川渝没有足够的产业工人,没有足够的人才积淀,想要把那些企业从沿海沿边经济区吸引来,无异于天方夜谭!这一点邓华清楚,王志坤也清楚,只是如何操作才是关键!
邓华很清楚前世的川渝市,就是靠一条条组装生产线支撑起庞大的产业基地,只不过那时候的川渝似乎不是王志坤主政,提出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川渝转移的也不是小邓同志!
“同时构建强大的交通网络,让沿海原材料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输送到川渝,让这里的成品在最短时间内输送到全世界!国家西南出海口战略,恰恰是川渝市经济发展的绝佳契机,如果我们搭上这班车,川渝经济会前进十年!”
换做是几年前,为群山环绕的川渝市打造交通网络还是一件不切实际的事情,可是随着大风集团在境外投资获利,刘枫教授借助大阪商务银行的资本,在珠江市构建出海大通道,让王志坤有底气为川渝市打造几条走出去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