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三章言传身教
“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任命,勤勉地去完成它,就是最大的官体;遵从于自己的内心,表达出自己的善良,就是最大的体面。”
“用自己的能力,和村中的孩子一起研发出一道美味的吃食,然后大家一起分享。我不认为这是无礼的表现,恰恰相反,这才是‘礼’的本质。”
“故《释名》有云,礼,体也,谓得其事体也。”
“《礼记·祭义》、《周易·序卦》,所以言礼字,从示,从丰者也。”
“示,以身作则;丰,使裕衣食。礼的本原,是自己对别人怎么样,对祖先怎么样,而不是反过来,要求别人对自己怎么样。”
“周代礼兴,而后崩坏,礼才渐渐成为了强行约束人们内心与行为的东西。”
“不再是人对于自身的要求,不再发自内心出于自然,沦为了‘礼教’,成为了制度与枷锁。”
“所以《汉书·艺文志》记载,仲尼有言,‘礼失而求诸野。’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吗?”
娃子们捧着饭碗,眼睛亮晶晶的,好奇地打量着几个人。
蔡京笑了,晏小山侍才而骄,一路行来意气风发,指点这个指点那个,来,眼前这位你再指点看看?
晏几道都傻了,想要反驳又无从反驳起,因为苏油所举的书籍章句他都读过,但是却从没有细想到这一层而已。
自己从小锦衣玉食,以为家中进退讲究那一套便是礼的定义,以为那些东西只是富贵阶层才能匹配,才能拥有。
却从来没有想过,这其实也是庶民们理所当然应当拥有的权利,这是每个人内心应当尊奉的标准,而不是士大夫阶层才能拥有的特权。
苏油端着碗转身,朝村中的祠堂走去:“所以我认为,锦衣玉食百供一人,不是士大夫的荣耀,而是士大夫的耻辱。只有那些有心让我大宋所有子民,大家都能一起享受到一碗蟹粉拌饭的士大夫,才是真正的士大夫。”
蔡京对若有所思的郑侠和呆若木鸡的晏几道说道:“别愣着了,走吧,我可是希图少保的饭菜好久了,今日算是沾了二位的光。”
来到村中,祠堂前的平地上,搭起了很多的竹竿,竹竿上挂着很多洁白光亮的线状物体。
苏油给三人介绍:“这东西叫‘粲’,本意是精米精食。古法先取糯米磨成粉,加以蜜、水,调至稀稠适中,灌入底部钻孔之竹勺,粉浆流出为细线,再入锅中,以膏油煮熟。”
“因其流出煮熟后,乱如线麻,纠集缠绕,又称‘乱积’。”
“传统的酸浆法制作工艺,耗时长了些。”
“如今新法出来了,称为‘米缆’,已可干制,洁白光亮,细如麻线,和面条一般,除了可以保存,味道还很好。太湖工地上的工人们很喜欢吃。”
“这东西已经加工成了半成品,利储存利运输利速食。两浙路旱情以工代赈,七万人的饭食,总要想出些办法。”
“米缆易断,如果不用酸浆法经过发酵,便要先制糊,生料和熟料混合捶打,然后挤压入沸水使之成型。”
“新法用新米不行,得用陈米,陈米直接食用口味不好,花一些小心思,料理成美食,家中新妇,也能得婆婆一句赞誉不是?”
来到堂屋,刘万春上来迎接:“两位先生来了,蓬荜生辉啊……”
苏油笑道:“万春你陪着客人,我下去安排饭食。”
郑侠与晏几道面面相觑,刘万春也很尴尬,只有蔡京大大咧咧:“坐下叙话,少保便是这般,习惯了就好了。”
不多一会儿,几道菜上来,虽然是盛放在极为粗糙的大碗里,但是因为菜色精致,配色可爱,滋味香浓,反而是别有一番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