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365笔趣阁 > 大隋帝国风云 > 第三百二十五章 身陷重围中的皇帝

第三百二十五章 身陷重围中的皇帝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八月二十六日,崞山。

康苏密接到了始毕可汗的回复。始毕可汗认为,中土援军出现在崞山战场,实属正常,如果它迟迟不出现,那才是反常之事。而中土援军的出现,为突厥人解答了几个疑惑且担忧的问题。

突厥人从越过句注山包围雁门城,至今已整整十三天。中土援军距离雁门战场最近的就是三百多里外的太原郡首府晋阳城,但十三天来,太原方向的援军一直没有出现。这一度让突厥人非常紧张,担心这支队伍埋伏在雁门城附近,以致于突厥人不敢把全部力量投入到攻打雁门的战斗中,始终保留着一支预备军以防不测。另外就是从楼烦关方向突然杀出来的中土军队,也曾让突厥人怀疑有中土援军已经抵达战场,或者中土人本来就在楼烦关以内藏匿了一支军队,目的是对雁门战场的突厥人实施合围。

然而,事实证明,突厥人的这些猜测都是错误的,都过高估计了中土人的实力,实际上中土人在北疆的镇戍力量就如突厥人在发动战争之前所获得的消息一样,十分薄弱,已经无力抵御突厥人的攻击。

中土太原方向的援军至今才抵达崞山战场,只能说明一件事,中土的北疆镇戍力量不是十分薄弱,而是根本不堪一击,这也是中土皇帝在得知突厥人即将发动战争之刻,毅然亲赴北疆巡塞,并在北疆一待就是几个月的根本原因所在。他试图欺骗突厥人,掩盖北疆镇戍力量严重不足的真相。结果真相还是被戳穿了,中土皇帝不但无法把他的个人影响力转化为十万大军的武力,不但未能掩盖中土“色厉荏苒”的真相,反而搬石头砸自己的脚,把自己推进了身败名裂之深渊,也把中土北疆置于失陷之绝境。

另外,这也说明从楼烦关方向突然杀出来的中土军队,就是那支一溃千里的代北残军。其目的一方面是支援雁门战场,一方面则是试图误导突厥人,让突厥人对战局做出错误的解读,继而做出错误的判断,主动撤离雁门战场。

由此来分析。不难拨开笼罩在战场上的迷雾。看清整个战局。在中土国力因为年年征战而损耗殆尽,在中土北疆镇戍力量严重不足的大前提下,不论是在突厥主力大军的背后攻打白狼塞的燕北军队,还是同样在始毕可汗的背后攻打句注要塞的代北残军。实际上都不足以影响到战局的发展,都无法达到误导突厥人并迫使突厥人撤离雁门战场的目的,而真正可以影响到南北决战结果的,则是从中土腹地两京地区大量支援而来的精锐军队,但这支军队因为距离战场过于遥远。即便日夜兼程而行,抵达战场也尚需时日。突厥人因此还有足够时间,倾尽全力力量,攻打雁门擒获中土皇帝,赢得这场南北决战的胜利。

康苏密从始毕可汗的回复中敏锐地嗅到了一丝危机,这个危机不是来自中土援军,而是来自始毕可汗和支持他的那些正在雁门城战场上疯狂厮杀的牙帐权贵们,他们对自己所拟定的战略目标和由此而描绘的美好前景已经达到了一种“痴迷”程度,他们似乎在自我编织的梦幻里越陷越深。

但愿这不是自己的错觉。康苏密如此安慰自己。事实上他也是坚定的主战派。不过他承认中土的强大,认为南北战争需要采取一种渐进方式逐步实现其战略目标,这样既能持续消耗中土的实力,又确保自身不会因为陷入战争泥潭而崩溃。

事实上从他的角度来看,这场战争已经实现了预期目标。既彰显了突厥人的强大武力,又掳掠甚丰,在政治和军事上都加强了始毕可汗对牙帐和大联盟的控制,同时也给了狂傲自大的中土人以重创。狠狠地凌辱了中土人的自尊,继而诱使中土人为了扳回自己的颜面。不得不一次次北上远征,而这便让突厥人在未来的南北战争中始终把持主动权,使得南北局势向着有利于突厥人的方向发展。所以,这一仗可以结束了,突厥人可以撤离了,几十万控弦呼啸而来,呼啸而去,纵横捭阖,挡者披靡,始毕可汗和这一代突厥人都将因为这场辉煌的胜利而载入史册。

但他只能想一想,他无力改变始毕可汗和围绕在他身边的那些牙帐大权贵们的决策。是以二十六日中午,康苏密指挥军队再次向崞山发动了攻击,然而,让他吃惊的是,他的斥候竟然再一次看到有大量中土援军抵达崞山,并迅速出现在前线战场上,而各色飘扬的旌旗亦在山峦间不断增加,不断向防线两翼蔓延。

康苏密断然停止了攻击,并向始毕可汗禀报。

同日,在雁门战场,始毕可汗指挥大军倾尽全力展开攻击,战斗再掀高潮,双方的厮杀愈发的血腥和残酷。

裴世矩、宇文述、来护儿等军政大员则喜形于色。北虏投入全部力量攻击,足以说明战局发生了变化,而从时间上来推算,太原方向的援军应该到了并且正在向雁门攻击前进,而燕北军统帅伽蓝和他的军队也应该攻占了白狼塞或者云内城,切断了北虏大军的退路,已经给北虏造成了致命威胁。战局发展对北虏越来越不利,是以北虏图穷匕现,不得不倾尽全力,进行最后一搏。

皇帝对战局的分析和判断,与几位重臣基本一致。他低沉的情绪因此振作和兴奋起来。战局的发展说明没有人抛弃皇帝,也没有人置中土安危于不顾,大家都在奋战,也都在遵照皇帝的诏令奋勇杀敌,而这场战争也始终在皇帝所拟制的战略轨迹上坚决而有力的推进。不要看雁门的局势异常危急糟糕到了极致,但正因为雁门战场牢牢牵制住了始毕可汗和他的主力大军,才使得整个决战局势正向有利于中土的方向发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