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朱永的人走在永州城的大街上,胡义能够很清晰的感觉到有人一直在不远处监视自己,而且监视自己的人肯定不是白莲教中人。
宋时轮与白小莲领着白莲教的人随胡义混进永州城后,便与勇士营一块被安在城中军营。现在整个永州城的街道上都有京营官兵值守巡逻。在白天,白小莲就算武功再高。也没有办法堂而皇之的跟在胡义身后监视他。另外她也没必要这么做,因为胡义现在就是跟他们栓在一根绳子的蚂非,如果这个时候反水出卖他们,那他被收买的事情自然也会泄露,到时他也逃不了干系。所以白小莲相信胡义会明智的保持沉默。事后拿上银子乖乖的回京城继续做的西厂太监去。
在白小莲的计 中,进城后的当夜就是他们难的时机。深夜是守军最为放松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制造混机的时机。自卜莲与王洪的约定是,只要见到城中火起,那么隐藏在二十里外的四千白莲教的马队就在第一时间冲进东门,只要坚持一个时辰,几万后续兵力就会赶到。到时永州就是白莲教的囊中之物。之后便是渡过黄河,进逼京师。 胡义并不知道白小莲的具体计划。只知道她要等到晚上才会动手,现在离天黑还有几个时辰,所以他不担心白小莲会提前行动,打乱自己的全盘计划。
“永州也算是府城,为何一路过来,不见城中百姓的?”
走过两个大街,无一例外街道两边没有一家商铺开门,也不见一咋。行人,胡义越有些相信部龙的判断,朱永可能真在永州城搞了场大屠杀。因为按照正常情形,一个城市的包围被解除时,那么就可以马上散出新的生机,就算一时恢复不了以前的模样,但怎么也会有一些复苏。而眼下这种状况实在太不正常,而且隐隐透着诡异,好像朱永不愿意胡义现什么。
给胡义带路的是一名游击,姓陈。叫光唐,口音是山东一带的人,但长相却不如山东人那么魁梧,看起来倒像是江南水乡一带的出产。面白肤细,一点也像是武将,倒像是一个教书匠。见胡义问他话,陈:“回公公话,因前些日子流民围城,为了统一城中部署,好无后顾之忧,侯爷便将百姓都集中到一起安顿,所以公公这会自然见不到他们。”
胡义没有置疑陈书唐的话,微微点了点头,道:“形势紧急,集中百姓于一处倒不失一个好办法,一来可以降低城中生乱的机会,二来也可以更好的调度。不过现在流民已经撤围,百姓们怎么还不归家的?”
听胡义如此问,陈光唐眼睛咪了一下,脸不由自主的颤了一下,却是神色不变道:“回公公话,是这样的,侯爷怕流民去而复返,所以把百姓都送出城了,现城中只有我大明官兵,并无百姓在城中。”
胡义诧道:“这是为何?”
陈光唐道:“不瞒公公,城中已经没什么粮食了,朝庭援兵又迟迟不到,若再将百姓留在城中,届时我们和百姓都无粮可吃。故侯爷将他们全赶出城,以便省出口粮供大军食用,此时也是情非得已,实属无奈之举。还请公公回京后能据实向皇上禀报。”
胡义脸上一点也没有不相信的表情,闻言呵呵一笑:“此举是属无奈。军情万变,谁也不知道白莲军是不是真的撤围,万一他们杀个回马枪。永州就又是一番血战。抚宁侯不以妇人之仁,将百姓赶出城也是为他们好,两军厮杀,难免伤及无辜,此举虽寒了百姓之心。但却能保住永州,两相权宜,也没什么说道。咱家虽然不明兵事,但这点道理还是懂的,陈游击但可宽心就是,咱家可不是那种多嘴的人。”
如果真如陈光唐所言,朱永是将百姓赶出永州,而不是杀了他们,胡义倒是能够理解。毕竟城市里面不产粮食,只消耗粮食,多一个人就多消耗一份口粮,朱永为大局着想。把百姓赶出城没什么可以非议的。
且相对朱永来说,背上一个不顾百姓的骂名与丢失永州之个罪名相比,显然是微不足道的。
又询问了陈光唐几句守军情况。胡义一行来到了安排勇士营与白莲教人入住的营盘前。营盘已经全部由勇士营接管,白莲教的一千人则在营盘的北边安顿。
“公公,我们所带的干粮不多,能否请公公让京营给我们拨一些粮食的?”
网踏入营中,陈渊等勇士营的军官就已经得到消息赶了过来,见面第一句话,陈渊就告诉胡义,勇士营所携带的干粮不多了。因为他们不是出征,只是押送银车护送胡义来永州宣旨,自然没有多带粮食,这几日又是不停赶路,并没有得到补充,军士身上所携带的干粮自然不
了。
听陈渊要自己去跟朱永要粮小胡义摇头苦笑一声:“不要打京营的主意了,他们也没什么粮食,咱家看也就再能撑几天。京营守卫永州。没有粮食可不行,咱家看就不必跟他们借粮了。你们先省着点吃,明日咱家再想办法。”
听胡义说京营也没粮了,陈渊有些奇怪道:“公公,京营怎么会没粮食吃呢?末将看他们可都是有油水得很,若是也缺粮,何以普通士卒看上去有油光满面的?”
“运,”
胡义也不知道如何解释,想想也是不对,若是城中真的缺粮 那朱永就应该扣下士兵每日伙食才对小何以自己所见到的每一个京营士兵都不像没有吃饱的样子,相反一个个生龙活虎。不过他也无法得知到底怎么回事,只好说道:“京营的事是京营的事,咱们不用管他们,反正也就是一晚上的事。明日返程,咱家请”
“将军!”
胡义正说着话,突然一个士兵神色慌张,跌跌撞撞的冲了过来。
“什么事如此慌
陈渊对这士兵冒然冲进来有些不快,大声喝问了他一句。